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东部地区不良贷款变化趋势
作者:永泰小贷 发表日期:2016-7-27

  不良资产,十年变迁。中国官方公布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各项指标仅有“数据加总”意义,而不良贷款的爆发地则分散在全国各个省市,是不良资产诞生的前线。因此分析各省市的不良贷款情况更能了解中国不良贷款的全貌和生成机理。不良贷款一方面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影响颇深。

  我们将以十年为一个周期(2005-2015),根据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情况,连续推出5篇不良资产区域发展演变系列文章。不但探究地方不良资产的生成演变特点与成因,同时反向折射出中国经济空间布局的特点和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历史变迁。

  按照地理自然分布,中国疆域可以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含8个省和3个直辖市。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东部地区这十年来不良资产变化趋势与特点。

  东部地区十年来不良资产趋势与特点 

  1.整体趋势相近,内部差异明显

  从不良贷款规模看,东部11省市都呈现U型特征,拐点(最低点)基本出现在2010-2012年之间,但是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的拐点比其他省平均要晚1-2年(北京、天津出现在2013年,上海2012年);无论不良贷款余额还是不良率,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同期均低于其他东部省份;不良率同期最高的省份主要是辽宁、河北、海南、广东。

  整体来说,东部地区各省市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从2005年左右的高点不断下降,这与当时我国经济增速处于一个上升周期(包括大规模信贷扩展,稀释了不良率)以及国家加强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措施相关。不过,自2010年开始各省市的不良贷款开始“抬头”,不良率上升趋势持续到现在。其中河北、辽宁、福建、海南等省份在2015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幅度较大。

  2.三大经济带的产业布局与不良贷款高度相关

  东部11省市共覆盖中国三大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带。

  环渤海经济带分化明显。该经济带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最高的省份依次为辽宁、河北、山东,且均高于京、津两市。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承载了大量传统重工业、制造业,增长疲软,转型乏力,过剩产能较为严重。而随着我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导致该地区相关行业和产业的不良贷款快速攀升。

  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拥有大量经济资源和政策优惠支持,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先行先试,转型代价相对较低,相对而言,其不良状况总体良好。

  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发展差距较大,受京津两市的影响,其产业发展受到的限制较多,与京津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难度也大。尤其是近十年以来,随着北京首都功能的重新定位,河北成为北京和天津传统产业和产能输出地,承载了大量过剩产能和落后制造业,导致河北地区其不良率处于相对高位。而京津对河北及其周边地区一直以来存在“虹吸效应”,区域内部协同发展存在很大障碍。 

  与河北相比,山东要幸运的多。山东省的产业布局相对合理,产业梯次明显(种植业、海产、制造业、港口运输、对外贸易等),在地区产业政策上有主导权,尤其是近几年山东在地区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可圈可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与其他省份相比相对平稳。

  长三角是东部地区信贷质量最好的区域。从不良率看,浙江、江苏、上海三个省市十年来不良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其中上海市不良率历史最高值3.14%,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为4.74%和2.37%,这一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其他省市。

  具体看,江浙沪在2013年之前不良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不良率变化比较趋同,但是2014年之后不良率和规模抬升加快,尤其是在不良贷款余额方面,浙江(1808亿)和江苏(1212亿)都在千亿以上。

  这与近几年该地区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造船业、小商品)受内外需求疲软有关。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且不确定性强,全球经济复苏整体乏力,导致国外需求持续疲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且国内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产业结构调整仍在探索和重塑阶段,内部需求也并不旺盛。

  泛珠江三角地区不良率下降较快。泛珠三角经济带包括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但是广东省的经济体量远高于其他两省。从不良率看,广东省从2005年的最高值11.47%下降到2015年的1.8%,不良贷款余额也从2005年的峰值2193亿元下降到2012年的最低值521亿元,说明信贷质量整体改善明显。

  但是2012年之后,不良贷款余额再度快速攀升,到2015年已达1500亿元。广东省的不良率和不良规模同样与其产业结构高度相关。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几乎占全国四分之一),进出口贸易一直在广东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外依存度(出口/GDP)高达80%以上,因此其外向型的经济必然受国际需求影响巨大。

  2008年金融危机持续至今,广东省外部市场需求一直处于萎缩低迷状态,产值缩减,利润降低,必然影响整个产业链条的信贷质量。

  总结                       

  和从中国整体角度分析相比,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不良贷款所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一方面要分析区域产业特点和布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宏观政策的影响。

  而且,不良贷款必然链接实体企业,进而上升到整个产业及产业周期,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产业周期调整的过程。因此,分析各区域的不良贷款与产业结构变迁比分析全国平均水平的数字更有实际意义。

  从东部地区的情况看,由于一个省或者一个经济带的产业变化和调整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新旧交替和代谢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未来2-3年,仍将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尤其考虑到统计数据低估问题),但是一些省份或区域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风险资产处置,推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则可能率先走出“不良”的阴影。

  当然,相比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及新型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确定,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可能使其在未来2-3年会率先走出不良抬高的趋势,尤其是三个直辖市和江浙、山东、广东等发达省份。但是辽宁、河北两省鉴于其自身产业结构特点,恐会有较长时间的不良率攀升过程。